授课PPT中使用漫画为何也侵权
当教育成为一种产业,知识就会成为商品,PPT乃至其中的任何具有独创性的元素都会具有商业化的价值。当知识公开成为可以产业化的对象,当版权成为正当的利益化的工具,权利人在其中分羹无可非议。由此,对PPT的制作者而言,尊重知识产权更应成为一种习惯。
原告李某创作了名为《培训》的漫画。被告某培训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制作了员工入职培训方面的PPT,并在PPT中使用了李某的漫画,该使用未经授权,也未注明作品名称和李某署名。后以该课件为内容的授课过程作为一档节目在某电视台公开播放。某文化公司对课程进行了录制并制作成光盘,该光盘已经公开发行。李某发现后,将某培训公司、某电视台、某文化公司列为共同被告,起诉侵犯其著作权。三被告辩称,授课属于口述作品,指明作者影响口述作品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客观上不方便表达作品,其行为属于合理使用。某电视台对节目中素材的相关问题存在合同约定,不承担责任。
三被告在本案中的地位是:某培训公司制作涉案课件,某文化公司将授课过程录制成光盘,某电视台经过授权获得了涉案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三被告的行为在《著作权法》意义上,是否构成侵权?笔者试对此进行分析。
某培训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著作权人有权排除他人未经许可对其作品的使用。某培训公司未经许可直接使用李某作品制作课件,且未对其进行署名,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某培训公司的行为也不构成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应当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且应当符合《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特定情形,与本案有关的是其中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其中第(一)项为“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本案中使用李某漫画并非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故不属于此项情形;第(二)项情形为“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某培训公司使用李某漫画虽是为了说明相关主题,但在引用时并未指明作者,不符合合理使用的情形。
至于被告辩称涉案课件属于口述作品,指明作者影响口述作品的流畅性和完整性等不符合客观事实。口述作品并不影响讲述者指明作者,且漫画系课件元素,而课件系由文字、图解、声音、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演示教学内容,课件制作者完全可以通过文字在课件上标注作者。对于这一项理由,也是得不到法律上支持的。
某电视台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
本案中,某电视台是涉案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著作权人应当对其表达负责,在引用他人作品时负有较高的义务,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某电视台尽管是继受的权利人,但作为涉案光盘最终权利的享有者,仍应当尽到较高的注意义务,对其未经许可使用李某漫画的行为与某培训公司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某电视台辩称其与某文化公司就节目委托制作关系和合同中就栏目素材使用责任承担有明确约定,但合同具有相对性,其效力仅及于作为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理由不得对抗第三人,某电视台引用合同关系辩称不构成侵权,也不能成立。
某文化公司已经尽到注意义务
根据某文化公司与某培训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某文化公司既是涉案光盘的制作者,同时还是该光盘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和发行者。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同时还规定,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的,复制品的发行者或者电影作品及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证明其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故某文化公司作为录像制作者、复制品出版者、制作者和发行者若能证明其制作的涉案光盘有合法授权,则可证明其已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与注意义务。
具体到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对课件涉及的漫画的间接使用是否需要获得权利人李某的许可。由于课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文字、图解、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课件内容的直接制作者应当对内容尽到审核义务,某文化公司作为光盘的制作者,难以对全部元素进行审查,其注意和审查义务仅限于光盘整体是否有合法授权,某文化公司并非对涉案漫画的直接使用,在主观上并无过错,故某文化公司仅需在停止侵权的范围内承担法律责任,也即停止出版、制作和发行侵害李某著作权的光盘。
作品保管服务 让作者快速取得版权证明
实用工艺品设计、广告创意作品更新频率快、可模仿性强、复制成本低,因此遭遇侵权的风险也很高。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证明这些作品的完成时间,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支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主张?为满足创作者和使用者的需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于10月13日正式推出了一项新型的版权服务业务——作品保管。与此同时,向著作权人公开的作品保管服务规则、办理流程及作品保管平台也正式上线。对于网上提交申请的作品,中心在接收材料并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作品保管。
举证难制约创意行业发展
据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长期版权实践中一直十分关注不同行业对版权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实用工艺品设计、广告创意、各类大赛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作品在创作完成到合法使用、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会被他人盗用、滥用,创作者在主张合法权益时往往举证困难。”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副主任陈猛向记者表示。
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作品创作完成证明,作者的创意设计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势必会影响作者的创作热情,进而影响作品的产量和效益。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从实际需求出发,本着为著作权人和市场服务的宗旨,经过认真筹备、研究和创新,首创了新型高效的全线上版权服务模式——作品保管业务,并制定了具有实践意义的作品保管服务规则,开发了集申请、缴费、入库、出库、提取、续保、信息公告等功能于一体的作品保管平台,为广大著作权人提供更加及时、方便、快捷、安全的证明服务。
网上操作缩短办理时限
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副主任范继红介绍,按照作品保管业务模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接受申请人的作品保管申请后,对作品予以保管并出具保管凭证。保管凭证和保管作品可以作为证明作品创作完成的证据。依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国家级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的公信力,作品保管的证明材料在作品的创作、使用和传播过程中即时发挥证明的作用,支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主张。
据了解,作品保管业务具有方便快捷、保密性高、公信力显著等特点。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采取全线上服务形式,即申请、缴费、保管全部网上操作,大大缩短办理时限;申请人在各地可随时申请作品保管,无需亲自到中心办理。申请人只需在线填报作品保管申请表,网上支付费用,然后邮寄密封的作品样本复制件和申请表,中心接收材料并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作品保管,并向申请人发放保管凭证并发出公告。
免除权利人后顾之忧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洪告诉记者:“过去,在高档工艺品、实用工艺品等的权益保护方面一直存在盲点,而此次上线的作品保管平台可谓填补了空白。作者在创作出作品之后立即送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管,第一时间获得创作完成的证明。之后在进行批量生产时就可高枕无忧了——因为如果有人仿冒了这个作品,中心就可证明谁完成在先,这样也就免除了著作权人举证难的后顾之忧。”
另悉,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目前已完成《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品保管服务规则》、《作品保管申请须知》、《作品保管填表说明》、《作品保管岗位设置和工作规范》、《作品保管流程图》等规范性文件。据悉,在作品保管平台的支撑下,这项全新的版权服务工作,将为广大创作者和使用者尤其是特定领域的著作权人提供版权交易安全保障,从而扩大交易量,实现并提升作品的价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作者:方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