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打造版权保护全产业链
12月1日,一家软件公司前来位于广州越秀区文德东方的越秀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寻求版权登记。
自越秀区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达成合作后,该中心在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设置了华南登记大厅,原本要到北京登记的软件著作现在来到广州文德路就可办理。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总经理黄怀成带着刚组建的团队,在办公大厅对接版权登记、保护、交易的业务。在他脑海有更大的计划——以授权代替打击保护版权,形成利益互补体,把版权的价值彻底释放出来。
集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坐落于文德路,是经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的综合性版权服务和交易平台。按照“平台+园区+企业承载”的发展模式,以与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存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非专用支持产业的相关联企业和产品为服务对象。
由于运营的时间不长,总经理黄怀成时常需要跑到前台对接和推广。
“版权的发展要解决几个问题,版权登记,版权保护,版权交易。国家要把版权产业推动起来,2007年时开始在北京试点,在人民大学建立第一个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期望把版权的产业链聚集起来,提供一个综合服务的平台。”他说,版权有着很长的链条,包括从设计、登记、交易、甚至是往后的应用、金融等方面,但是国内版权的配套极其滞后,因而需要一个基地统筹运营它。从北京试点后,国家批了7个牌子,华南区贸易基地就落在了越秀区。
为什么是越秀?黄怀成说,首先,越秀是文化经济政治的核心区,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大量的文化型企业,传媒、出版集团、文创企业的总部的都扎堆越秀辖区;其次、历史氛围、文德路为中心延伸的文化核心区历史渊源很深,具备良好的底蕴。再次、版权贸易基地是公益性机构,越秀又是省、市、区三级政府所在,能够与一些政府资源的直接对应。事实上,版权贸易中心已经与律师团队、文化执法队以及文化部门等多方面形成信息共享。
现时,版权产业最大的弊病在于散点分布,无法形成资源整合,令版权产业无法释放应有的能量。“企业选址散点,企业内部也是单打独斗;配套服务企业散点分布,连一个聚合的集市都没有。以前是依靠点对点的交易,很原始的交易手法。但未来更多像动漫一样,对很多门类的授权。”
“通过平台将资源聚集、供应需求聚集、中间配套服务方聚集,外围做金融投资延伸开发的也聚集在这个链条上。形成聚集效应然后规模效应,最后是长尾效应。”黄怀成认为,这是越秀版权贸易中心的必须承担的使命。
唤醒版权交易“沉睡的市场”
每个人都拥有版权,关键是如何将版权价值释放出来,释放的途径在于传播。
黄怀成的团队正在做“解放工厂”的计划。“解放工厂不是将所有的都解放,解放它的设计环节,重新设计制约它的评定。”他记得,前几天给一家做家纺制造业的小企业进行版权辅导,这家企业以前都是靠偷别人的设计或者是买回来模仿,现在大企业在提起诉讼,小企业陷入困境。
有小企业诉苦,以设计人员10万元/人每年的成本,这还算初级的设计人员,至少要养3到4个,而且这些设计人员更多的是做表层设计,深层设计还要去做仿效。“要养这么多人,靠自己的独立产权去做根本做不来、养不起。”黄怀成坦言。
受此启发,版权贸易中心开发了一套系统,充分撬动民间的资源。“高手在民间,好多设计高手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初步设计或者创意,然后他可以卖给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和他们相互不认识,所以这个系统就搭建了供需平台。”他说,设计师可以将设计放上平台的资源库,一方面可以在上面找灵感,另一方面可以需求交易,而中小企可以在平台上快速找到设计作品。
黄怀成表示,很多大企业拥有大量的版权,但是它一直放在库里面,以高额的费用去维护。中小企业又恰恰需要设计,它不得不重新花大价钱建设或者去抄袭。因为信息不对称,过剩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我们准备将大企业也拉进来,让小企业通过检索找到需要的产品。这样小企业减少其成本,大企业获得了额外的收入。实现版权交易的双赢是我们所期待的。”
版权保护是版权交易前绕不开的话题。黄怀成坦言,对于花费大力气打击侵权不能是版权保护的常态,版权保护应该从打授结合,以授为主,以打为辅的思维入手,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授就是授权,打就是打击打典型案子,这样才有助于版权产业的进步。”
他说,创意不见得大企业独有,但是大企业有人才、资金的优势,这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以授权的方式来扶持中小企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大企业的打压而消失,让他们可以共享大企业的版权资源,节约一些成本;同时也将大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变现或者可得到资源交换,有效盘活社会闲置的版权设计。
“版权登记,版权保护,版权交易的目的不是要大企业与小企业生死相搏,而是使他们共存、共生,互相弥补。”黄怀成说。
作者:朱伟良 施嘉歆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