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积极抢占IP高地
“主题公园+IP”在国外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迪士尼、环球影城等一批具有国际IP或是IP授权的主题公园逐渐在中国落地,依托娱乐IP内容核心竞争力,掀起中国主题公园一波IP捆绑的热潮。而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主题公园对产业链的开发明显不够,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发展空间巨大。显而易见的是,IP热已经从文学和影视上正向主题公园延伸,属于中国主题公园的IP时代正在到来。
IP不是“万能钥匙”结合定位是关键
据了解,早在2014年海昌海洋公园成功引进了“哆啦A梦缤纷嘉年华”活动,之后又与摩尔庄园、小羊肖恩等多个知名IP进行了“千面绘”、巡演等不同形式的创新合作。2016年作为海昌海洋公园发力IP产业的重要一年,在华语电影票房冠军《美人鱼》中成功进行品牌植入,并结合冬季冰雪节活动在旗下主题公园推出“海昌南极童话村之冰雪美人鱼”活动,将IP与营销产品进一步深度融合。暑期将“愤怒的小鸟”嘉年华引入园区,并于《冰川时代5》《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海洋之歌》电影开展品牌联合合作。今年十一期间,旗下项目成都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推出“国际动漫嘉年华”,愤怒的小鸟、柯南、樱桃小丸子、奥特曼等动漫大咖齐聚成都,再次推出IP合作的“组合牌”。
从海昌海洋公园近年来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主题公园积极探索与热门IP的跨界合作,开创及完善多元化的主题类型及娱乐产品成为拓展IP的重要环节,从而有效的提升了产品吸引力、游客体验感及文化互动性。IP再热,主题公园应用时都要找准恰当的落脚点。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品牌将不再满足于常规的IP营销套路。主题公园在顺应市场,迎合受众时,也要不断深挖IP精神核心,勇于尝试更创新的玩法,或许这样才更容易带“活”品牌。
创造自有IP是大趋势
主题公园与IP合作的模式成功的吸引消费者的关注,然而随着IP营销越来越热,热门IP将成为稀缺资源,众多的品牌同时捆绑于同一个IP的现象只会更多。而迪士尼的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强势IP,在于其动漫形象以及文化理念经过近百年已经深入人心,通过媒体和网络等平台的传播已经将迪士尼本身塑造成了世界级的强势IP。也就是说,创造自己的IP,讲自己的故事才能让主题公园在IP上更有“话语权”。
据悉,海昌海洋公园也一直在深耕开发自有IP。早在2009年就打造了国内首部围绕主题景区IP产品动画片--《发现王国》。今年,海昌海洋公园自有专业团队再出IP力作——首部海洋主题4D动画电影《海洋之光--珍珠保卫战》。相比此前在《美人鱼》中的植入IP,这对于其主题IP的打造具有重大意义。
海昌海洋公园通过将IP形象进行系统的树立有效的通过影片传达到游客中,并能够延展植入到未来IP产品,如游戏、系列剧、漫画、电影、衍生品等,是打造自有IP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主题公园收益的又一途径。截至2016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园总营业额为6.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6%,主要得益于公园业务收入及配套商业物业销售收入这两个板块均取得较高增长。海昌海洋公园一方面自主研发海洋主题IP,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海外知名IP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实现了用“自有+合作”两条腿大步迈进IP时代,基于IP衍生相关产品提高效益,这是值得国内主题公园借鉴和学习的。
借势IP拓展文娱产业链
海昌海洋公园行政总裁王旭光曾表示,作为未来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接下来将会持续推进IP业务进程。借助强势IP的背书及品牌溢出效应,将国内外知名IP产品与园区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同步推进自主研发海洋主题IP,积极打造自有IP产业链,持续提升主题公园IP产品生产力,稳定的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
目前,海昌海洋公园已组建具有海洋文化创意和内容制作能力的团队,并通过国际合作将结合公司品牌战略推出全新的卡通形象、IP资源,为旗下主题公园4D影院及上海旗舰项目持续丰富片源;在IP产品延展方面,还将开发主题形象,丰富并推广包括卡通动物族谱、绘本图书等。未来,在公司自主打造的IP文化娱乐产品上,将线上线下结合拓展主题影视、游戏、图书、演艺等业务,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领先文化娱乐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其IP创意及内容制作能力,有效延伸海洋文化娱乐产业链。开发儿童游乐、动漫影视、文化演艺和娱乐产品,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并力争快速形成收入贡献。
在其他方面,海昌海洋公园还计划通过轻、重资产并举的发展模式实现其他重点战略区域的产业布局。集团将进一步完善管理输出及儿童娱乐业务模式,加快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进程,并积极寻求在全国范围内复制,以助力公司整体业绩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周洪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9日